通过调研发现,随着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与非旅游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生态、农业、旅游、休闲结合日趋紧密,传统观光游向体验游、休闲游、度假游、生态游、文化游加速转变。茶园绚丽多姿的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都是湘西应该思考解决茶园干旱时的供水问题,为茶农解忧,为旅游开发助力。
建议:
1. 以县为单位,规划观光茶园,助力乡村振兴。
2. 观光茶园必须与旅游目的地结合起来,以旅游带来收益,以收益促进茶园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改造。
3. 建设观光茶园水利工程,保证茶园有水源,天旱水不干。
4. 政府投入观光茶园的方式可以奖补,也可以项目推进,更应该纳入乡村振兴规划。
州农业农村局
关于州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5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樊竹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扶贫种茶区大兴水利工程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州财政局、州水利局、州文旅广电局进行了深入研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调研座谈,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茶叶产业是我州具有代表性的优势农业产业,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义重大。基础设施是我州茶叶产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2022年的极端天气,使我州茶叶产业遭遇严重的旱灾,给茶农造成损失,不断提升我州农村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的茶园水利设施保障水平,对进一步巩固我州茶叶产业的发展基础,推动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一、关于规划建设观光茶园问题
近年来,依托品种和生态资源优势,湘西州茶叶产业不断发展,截至2022年底,茶园面积77.25万亩,面积5000亩以上乡镇40个,1万亩以上乡镇16个,建成万亩标准示范园5个,千亩标准示范园20个。以茶叶产业为基础,以国家农业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省级产业强镇、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特色乡村为载体,8县市示范打造了一批千亩特色产业村、万亩特色产业镇,均规划建设有观光茶园或高标准示范园,如吉首茶博园,古丈牛角山、青竹山,保靖茶婆峰,花垣五龙公司、龙山栈行村等示范观光茶园基本成型,特别是牛角山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农旅融合力助推扶贫攻坚的叠加效应逐步凸显。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保靖县吕洞山万亩黄金茶海、古丈县竹溪湾万亩茶文化主题公园、花垣县十万亩现代农业园、凤凰菖蒲塘田园综合体、吉首隘口茶旅小镇等观光农业园区,为调整优化我州茶叶产业结构、提升质量标准、打造特色品牌做更加积极的工作。
二、关于茶园水利设施建设问题
目前,州委州政府通过水利发展、农田建设、农村综合改革、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以及涉农统筹整合等渠道的财政资金,支持县市实施农田设施和水利设施工程建设。相关资金切块下达到县,各县市可根据本地茶叶产业对水利设施的建设需求,结合茶旅融合发展相关规划,统筹自有财力和上级资金用于相关农田和水利建设。此外,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抗旱工作,2022年安排资金9572万元支持各县市开展农业生产保障和水利救灾工作,尽可能的缓解持续干旱对我州农业、水利的影响。
近年来,结合湖南省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三年行动,我州先后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水土保持等项目。2021年泸溪县、保靖县和凤凰县,2022年吉首市、花垣县和龙山县纳入实施范围,每县当年实施200处农村小水源工程,共实施完成工程1200处,完成省级财政投资共2400万,带动县市整合配套资金3600万元,新增和恢复蓄水能力共计360万方。2023年起开展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三年行动,和山上经济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提升项目,通过改造新建种植区周边塘坝、水池、水窖、灌溉井等小型水源工程和沟渠等输水工程,为山上经济作物提供水源,将对我州茶叶种植区水源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关于茶旅融合发展问题
如前所述,湘西茶产业和旅游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带动效应不断凸显。按照“全域旅游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全州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生态旅游农业,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把握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好农村环境大幅改善的良好基础条件,立足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突出“观光、休闲、度假”主题,发展观光观赏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节庆型、科普博览型等农业休闲旅游。继续加速推进茶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抓产业、兴产业、强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的乡村旅游业态,打响茶产业的旅游品牌,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与外延,积极打造新卖点新增长点。
非常感谢您对我州茶叶产业的关心和关注,我们也将认真履职尽责,继续做好全州茶叶产业发展工作,让我州茶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签发人:丁思清
经办人:陈肖子俊
联系电话:15074338537
湘西州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