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但与乡村振兴战略中“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的要求相比,与群众对更好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人才。一是“招录难”;二是“留不住”;三是“技能弱”。第二,缺设施。第三,缺保障。一是编制不足;二是年龄结构老化;三是村医报酬低。
建议:
第一,保障“供给足”。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农村医卫队伍的建设。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提高基层诊疗能力。二是出台提高村医待遇政策,将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对能力强的村医可适当扩大服务范围,按照“底薪+服务能力”落实村医报酬,并进一步完善村医退出机制,确保养老待遇,彻底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第二,确保“服务优”。一是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抓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结核病患者的管理,做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包、“两癌”筛查等项目。二是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围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贫困人口、计生特殊家庭及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充实签约服务包,根据居民需求推进有偿签约服务,真正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医疗费用的守门人、人文关怀的守门人。三是加快基层“中医馆”“苗医堂”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服务占比保持70%以上。四是启动区域医卫中心的建设。所谓区域医卫中心,即是以在区域中心乡镇建设重点乡镇卫生院,使之成为附近乡镇的医卫中心。以花垣县为例,如果借鉴这种做法,在茶峒、龙潭、吉卫、麻栗场等地建设区域医卫中心,不仅可以整合现有的医卫资源,更可以更大程度地解决目前农村就医难的问题。
第三,实现“上下联”。一是加强医联体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推动县域内医疗资源下沉和共享,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真正让医联体“联”起来、“动”起来。在深化医共体改革上,要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点,以名医工作室、工作站为载体,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从而形成覆盖全县的医疗健康优质高效网络。二是加强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医疗网络向乡镇、村延伸,县乡村三级远程医疗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适用。三是加快配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数字化诊断设备,建设县级远程医疗中心,形成3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
州卫健委
关于州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8号提案的
答复
李学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卫生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和关心。经认真研究和实地调研,综合其他部门及县市意见,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我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持续巩固拓展健康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网底”作用,经受住重大风险考验,群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全州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3个,其中建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6家,非建制卫生院9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14家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1家达到“社区医院建设标准”、3家达到“二级医院标准”。龙山县、保靖县、凤凰县、古丈县、花垣县等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一类财政保障。全州1549个行政村均设置村卫生室,此外非行政村设置医疗点231个,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299个,需要乡镇卫生院派驻医生巡诊的行政村卫生室303个。
二、关于“保障供给足”的办理情况
(一)建队伍,提升基层软实力
按照“三个一批”开展全员培训培养,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一是培养一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全省统一实施的本科和专科层次医学人才定向培养,2022年招录培养本科医学生25名、专科医学生21名;2023年省招录培养本科医学生18名、专科医学生19名,这些医学生毕业后将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针对“空白村”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计划争取资金1800万元培养大学生村医600名。2022年已争取资金450万元,首批150名大专学历乡村医生已在益阳医专培养,今年正在积极衔接2024年大专学历乡村医生培养计划。二是培训一批。依托国培项目远程培训平台和国家基层卫生管理平台,开展基层卫技人员培训。2023年国培项目培训252名,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104人次。三是引进一批。2022年全州乡、村两级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招聘引进医学大专以上毕业生共133人。其中公开招聘71人,接收定向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28人,医学大专学历毕业生注册乡村医生34人。四是下沉一批。通过实施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县级医疗机构下派专家医生1200余人次。
(二)完善机制,稳定村医队伍
一是提高乡村医生收入。积极落实各项补助政策,支持乡村医生积极承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40%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给具备服务条件的乡村医生承担,今后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鼓励村医积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分配政策。原则上应将不低于70%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于家庭医生团队,并根据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考核结果合理分配,优先向团队中村医倾斜。二是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待遇保障机制。从2020年起,利用村卫生室补助运行经费(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补助运行经费6000 元/年),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对实施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并与乡镇卫生院签订正式用工合同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余的乡村医生可以按参保条件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需在2000 元/年以上,省财政补助每年补助村卫生室运行经费940.2万元,解决后顾之忧。三是积极开展乡村医生等级试点工作。今年8月,经积极申报,省卫健委将我州花垣县作为全省乡村医生等级评定试点县,分级评定乡村医生级别,分类落实各项待遇,对评定为一级村医发放不低于800元/月、二级村医发放不低于500元/月、三级村医发放不低于300元/月的工作补贴。
三、关于“确保服务优”的办理情况
一是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抓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重点任务。2023年全州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为城乡居民开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为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精神病患者每年随防4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37.5万份。二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打通转诊通道。建立“1+1+X”的组合签约服务团队,在精准服务上下功夫。全州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672余个,签约服务覆盖率达45.41%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达100%。三是积极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全州115家建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服务占比持续提高。四是积极启动县域医疗次中心示范建设项目。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相关指南以及申报县域医疗次中心推荐条件和内容,组织县市申报2023 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试点示范项目。7月24日,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将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各市州申报的项目开展竞争性评审,实行差额筛选,我州花垣县麻栗场镇中心卫生院、保靖县葫芦镇中心卫生院列入全省2023 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全省20个)。
四、关于“上下联”的办理情况
一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展情况。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国家提出在县域内组建医疗共同体,旨在通过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在医共体内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统一,从而促进县域内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的提升。2019年湖南省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省20个县市区参与试点,泸溪县纳入我州第一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2020年8月,我委联合州医保局出台《湘西自治州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州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三年来,我委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医共体政策顶层设计,试点县市积极探索,整合重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4月,我委确定了凤凰县和永顺县为新增州级试点县。为接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今年州委州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突破的实施意见》,其中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美丽湘西建设行动”内容。同时,2022年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抓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区域均衡布局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进泸溪、凤凰、花垣、永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2022年7月,省卫生健康委将凤凰县、保靖县、永顺县纳入省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要求各试点县按照“县强乡活村稳”的改革思路,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设计,强化监管考核,以改革担当的精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泸溪县、凤凰县、保靖县、永顺县、花垣县等按照要求进行了试点探索。今年古丈县、吉首市将进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
下步,我委根据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和当前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次进行政策强化或适当进行政策调整,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持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一是发展壮大基卫人才队伍。争取省卫健委支持,继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和专科层次本土化人才培养项目。州本级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委托省内高职院校开展高中起点大专层次乡村医生培养,力争2024-2026年,每年培养乡村医生200名以上,解决乡村医生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综合施策推进基层医改。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协调联动,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用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落实,引导资源和患者向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下沉,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健全基层卫生投入补偿机制。落实州县两级党委和政府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主体责任,加大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的投入,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政策,保障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转经费。
感谢您对全州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签发人:彭 云
联系人:彭 科
联系电话:18974392928(手机) 8223855(办)
湘西自治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