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全州旅游基本形成凤凰—矮寨—德夯、芙蓉镇-坐龙峡—红石林-猛洞河、里耶-八面山、边城-十八洞等串联式景点圈,相应区域内景点多且相对集中,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天时地利,但传统发展模式下旅游产业发展成效较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相近景区游客流量差别很大,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游客是游玩一个点就走,通过一个网红景区带动全域旅游的成效不够明显,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景区到景区的便捷道路联系;二是缺少景区到景区的合作联系;三是缺少景区到景区的交通联系。
建议:
(一)加强景区道路的标准化建设。对乡村旅游园区道路特别是高铁高速出口沿线旅游景点覆盖的乡村道路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进行标准化建设。
(二)深化区域间旅游合作。确立流量景区带新景区模式,如凤凰带花垣周边景区、芙蓉镇带永顺古丈周边景区、矮寨带吉首乾州周边景区,跨越区域间限制,提高景区门票的附加值,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三)开通区域间旅游景区互通车。设立区域间旅游景点串联互通专车,提高区域间交通接驳能力。引导游客更快捷、便利地游玩更多的湘西旅游景点,拉长游玩时间,进而发挥更多的旅游辐射效益,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州交通局
关于州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2号提案的
答 复
陈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全域旅游区域间交通接驳能力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截至2022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133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2公里,普通国道691公里,普通省道1398公里,县道2404公里,乡道3908公里,村道4203公里,专用公路273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及二级公路和所有乡镇及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已融入省际“4小时经济圈”(长沙、重庆、桂林、贵阳),形成了以州府吉首市为中心的湘西“2小时经济圈”,通达通畅工程建设全部完成,实现了县到乡、乡到村、村到组及25户(或100人以上)自然村寨全部通水泥(沥青)路。但相较于发达地区,我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典型表现为通达通畅深度不够,存在不少短板和发展障碍,亟需尽快解决。
一、加强景区道路建养标准化管理
一是重点解决旅游目的地的到达问题,实现主要景区二级路、乡村旅游示范村准三级路通达全覆盖,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公路建设及提质改造。做好吕洞山景区开发,加快推进保靖夯沙至吉首公路改建工程(二级公路)和保靖夯沙至吉首德夯公路改造工程(三级公路)建设,启动实施保靖县迁陵至普戎公路,带动景区开发和后续旅游发展。二是优化路域环境,加快推进“路长制”,2023年底全州完成路域环境整治240公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全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基本形成。2024年底完成“路长”公示牌。2027年力争农村公路路长制全面落实,全州完成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任务,在全州范围内打造一批路域环境生态美、附属设施服务美、乡土风情展示美、制度模式高效美、助推产业成效美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三是积极指导推动县市示范创建工作,按照《湖南省美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湘交农路〔2023〕18 号)、《湖南省美丽农村路建设指南(试行)》要求,聚焦景区道路特别是景区农村公路“网络畅、品质高、路域美、服务优”的发展目标,推进农村公路与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等融合发展,力争2023年底实现县县一条美丽农村路(县级样板路),2025年底全州实现乡乡一条美丽农村路,示范带动全州美丽农村路建设。
二、优化农村旅游公路建设布局
坚持“因地制宜”、“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农村旅游公路建设目标。一是推进以乡镇及主要经济节点为网点,主要服务乡村地区对外沟通交流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对外快速骨干公路建设180公里。二是坚持统筹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基础路网延伸完善工程100公里。三是推动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把农村公路发展与沿线配套设施、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等建设一体推进,集中连片推动农村公路融合发展工程500公里。四是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积极配合县市制定吕洞山景区与周边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墨戎苗寨、古丈红石林等景区的旅游联动线路;打造酉水画廊旅游精品线,优化完善芙蓉镇一陇木峒—沙湾一白云山一里耶古城一八面山景区旅游精品线路,为景区互推、全域旅游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三、完善区域间旅游景区互通车体系
随着张吉怀高铁的开通,自助游来湘西的游客越来越多,接驳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通过深入调研,我州高铁站到附近景区之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以及凤凰有轻轨进行接驳,交通较为便利,基本能够满足出行需求。但是景区与景区之间接驳服务与旅客需求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便捷。由于景区与景区之间位于不同的县市辖区,游客除了参加旅行团或包车外,县市之间没有专门开通景区间的旅游专线或公交线路;二是缺乏舒适。景区与景区在空间上有传统的客运班线进行连接,但是车辆主要是服务于老百姓出行,车型舒适度较低,不能达到旅游巴士的水平;三是缺乏安全。由于游客在没有便捷直达的旅游专线情况下,大都选择租赁私家车出行。私家车多为非法营运车辆,在发生车祸或纠纷,旅客都处于弱势群体不能得到正常保护。而我州大型客运企业鉴于客源不稳定、人数少,尚未开展该定制服务。
针对以上情况,我局下步将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规范租车服务的行业管理,通过执法机构的行政执法,打击不合法不合规的个体私人租车服务;二是协调县市及旅游公司通过开通定制客运服务或者落地网约车服务,解决部分游客出行需求,满足个性化服务;三是在客运站场设立旅游服务公司营业点,提供旅游包车、旅游咨询和旅游组团服务。目前州湘运公司成立了湘运旅行社有限公司,已经在各县市客运站场设立营业部,主要从事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旅游客运、汽车租赁、汽车代驾及旅游资源开发等服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州县财政筹资压力巨大。省州财力有限,旅游公路建设成本高。另外,债务风险防范要求很高,交通建设项目融资能力明显下降。
(二)用地、环保制约。一是旅游公路建设部分项目需侵占耕地、林地、自然保护区,而各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非常有限,导致项目无法实施。二是为了保护环境,我州关掉多处砂石场,修路成本上升。
五、下步努力的方向
(一)建立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合,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探索多层级、全方位的联动协作体系,科学高效统筹旅游公路规划建设。
(二)多措并举积极破解资金瓶颈。
1、在整合各部门资金。力求在不改变各类资金使用性质、不改变资金下达渠道、不改变部门管理职责的前提下,把投向相近、目标相同的各项建设资金进行归并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2、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关注市场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文旅消费+旅游”“产业+旅游”“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谁受益谁投资,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3、让社会参与减负财政。积极鼓励社会捐赠,依法依规采取出让冠名权、广告权、路林资源开发权等方式,拓展建设资金渠道。
4、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继续密切跟踪国家重大政策和行业发展重点、投资政策调整动向,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充分利用中央乡村振兴等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车购税资金、燃油税、乡村振兴开发资金等中央资金的转移支付。
5、研究探索投融资模式。完善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融资”的公路建设投融资模式。尽快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责任清晰、财力和事权匹配的旅游公路投融资长效机制;探索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金融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研究探索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交通投融资模式。推动建立支持交通运输发展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规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的经营行为,积极控制和防范交通债务风险。
感谢你的关心旅游交通,对您的建议我们深表敬意,并将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签 发 人:庞大森
承 办 人:杨 轶
联系电话:13517438455
湘西自治州交通运输局
2023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