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提案公开 > 办理公开

133号: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建议(州发改委)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4-02-04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换挡提质、积势蓄能、恢复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要素保障不到位、营商环境不够优、企业融资难、项目储备超前谋划不够等问题。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的示范引领、支撑统筹作用,助推我县经济社会稳健发展。项目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前期工作有短板;二是要素制约是瓶颈;三是环境问题有阻碍。

建议

(一)科学决策统筹谋划项目工作。要在人才培养、政策研究、顶层设计、前期储备上下功夫,着力抓实项目库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工作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注重在项目建设一线、产业发展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人才。强化政策研究,把准宏观导向,盯紧投资动向,找准国家政策“对接点”和投资“切入点”,提升项目运作能力。要以“十”规划为依托,统筹协调平衡资金、用地和环境承载能力,在决策源头上杜绝投资冲动、政绩项目、浮夸工程和重复建设,重点保障经科学论证、独具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文化生态旅游、民生改善和城镇化等领域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

(二)创优发展环境助力项目建设。要着力打造诚信环境,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要完善政策环境,研究出台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的优惠政策,为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投资“洼地”。要优化政务环境,落实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要优化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融通社会资金,撬动银行主渠道金融资金。要创优争资环境,营造举全县之力争资引项的良好氛围。要改善用地环境,加强土地储备和控制,促进土地增值,保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要保障施工环境,为重点项目施工“保驾护航”。

(三)强化措施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建立重大项目审批和申报“绿色通道”,确保项目争取有力度、有速度。对招商项目实行“一项一策、一事一议”,确保内引外联投资项目早落地、早见效。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加大稽察力度,做好项目投资评审和规模控制、现场监督、标后监管、财务审计和质量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四)夯实前期强储备。提前做好项目谋划,有针对性地策划储备重点项目。围绕优势资源,研究谋划支撑本地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后劲不减。要抢抓机遇,精心策划、下功夫包装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环境污染小的大项目、好项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州发改委

关于州政协十三次会议133号提案的答复

赵兰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项目是投资的重要载体,是政策执行的有力抓手,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大力实施、重点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为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我委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聚焦政策导向、资金投向、融资趋向谋划推进重点项目,不断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湘西机场、张吉怀铁路及配套站前广场和路网、凤凰磁悬浮专线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大兴寨水库、桑龙高速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铜吉铁路、黔吉铁路、辰溪至凤凰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我州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进扩投资、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我委围绕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推进项目谋划储备提质。在人才培育方面,多次组织县市区召开项目工作培训会,实施精准指导,研深吃透政策;定期举办周末发改讲堂,邀请专家领导分领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项目谋划水平;组织参加全省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提升培训班,进一步汲取经验、开拓思路、促推工作。在项目储备方面,今年,全州编制重点建设项目448个,总投资34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0.6亿元;储备专项债券项目154个,债券需求160亿元,现已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一致审核通过68个,年度债券需求83亿元。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58个,拟申请中央资金89.7亿元,均已纳入省级储备库。二是着力推进投资营商环境提标。系统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实施办事效率提升、壁垒破除提升、执法规范提升、诚信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提升“五大行动”,打造政务服务、市场开放、法治保障、信用建设、创新创业“五个一流”环境。聚焦市场主体难点痛点堵点,推行投诉处理七项机制,着力畅通项目运行。截至目前,受理并解决企业投诉20余起,主动收集和解决企业困难诉求600多条,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推进政府践诺,强化政策兑现。编制湘西州重要优惠政策资料汇编,督促各级各部门抓好政策兑现落实。截至5月底,全州共计减税降费2.3亿元,兑现财政奖补资金5519.1万元。三是着力推进资金要素保障提效。在资金保障方面,加大争资上项和银政企合作力度,为重点项目提供稳定流动性支持。今年上级分配我州专项债券限额60.16亿元,较去年增长22.3%,现已发行专项债券24.37亿元,支持重点项目27个;截至目前,全州发改口共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3.5亿元,支持重点项目17个;编制国开行第三轮“三高四新”融资专项项目62个、农发行政策性金融支持重大项目68个、吸引民间投资重点项目61个,并报省发改委向金融机构推介。在用地保障方面,主动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参与项目研究论证,提前介入项目前期,确保重点项目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实行重点项目“综合+行业”协调调度机制,对重大工程穿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用地问题,及时交办督办、跟踪解决。在用能保障方面,积极协调省能源局,推进全省天然气同网同价改革,降低企业和重点项目用能成本。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和天然气长输管网、城市燃气管网以及相关储能项目建设,稳步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虽然,我委始终坚持与各级各部门一道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然而,受宏观经济形势承压、地方发展基础薄弱、专业人才队伍不足和项目推进意识不强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全州重点项目支撑引领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需进一步创新方法、加强作为,以高质量的项目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抓好发改讲堂、业务培训等工作,抓实人才引进和专业技术人员招聘选调,进一步夯实发改系统业务基础。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凝聚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专业力量,用好用活第三方专业机构和团队,深化项目研究论证,提高项目可行性、实效性;对园区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执行《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关于推动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州发〔2020〕4号)要求,深化园区人事制度改革,更好发现、引进、培养园区专业技术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二是持续深化项目前期工作。聚焦两新一重、补短强弱、乡村振兴、扩大内需等关键领域以及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等重点方向,将上级政策、地方需求和市场前景相结合,科学、精准、超前谋划一批当前所需、早晚要干的重大项目。协调财政部门尽快将州预算内重点项目专项资金落实到县市区。对政府投资项目要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坚持先评估后决策,加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资源保护、债务风险、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围绕规划选址、勘测设计、规模标准、环评能评、项目审批、要素资源、防范风险7个关键环节,专人专班推进项目前期,切实增强项目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企业投资项目要全程全力、用心用情搞好服务保障工作,着力推行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力项目早落地、早见效。三是持续优化项目运行环境。要进一步加强优惠政策清理和兑现,并针对当前新形势、新要求,及时研究新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在简政放权、降本增效上更好服务项目建设。在执行《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办法》(湘政办发〔2022〕26号),推进资金来源评估论证和投资联审方面,进一步厘清责任,研究便于具体操作的审核模式,必要时启动简捷通道,实行一事一议、一项一决,同时督促县市区在加强部门协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上创新作为,更好服务项目推进。研究出台政府性投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的相关办法,协调或联合执纪执法及其他监管部门,着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严惩闹事阻工等影响项目推进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投融资企业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确保重点项目规范高效推进。四是持续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加强国省争资。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要扎实做好争资上项工作,加强对上汇报衔接,高水平推进一批项目纳入国省规划计划范畴。创新政府融资。组织召开银政企合作洽谈会,搭建融资平台桥梁,积极推介重点项目,特别是园区产业项目和民间投资项目,争取更多金融信贷支持。扩大社会投资。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坚持环境招商、精准招商,为社会资本提供公开透明的政策、高效廉洁的服务、公平竞争的环境,可供承接的产业、充满活力市场,推动社会投资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签发领导:赵海峰

承办人员:余

联系电话:15367432675(手机) 0743-8222503

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620

Copyright 2002-2020 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举报投诉电话及邮箱:0743-8222365 xxzzx2004@163.com
湘ICP备13010280号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