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提案公开 > 办理公开

10号:关于加强产教融合与职普融通,助推我州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州教体局)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4-02-04

通过调研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社部、财政部于2015年8月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推进以企业主导、职业院校参与的新型学徒制试点。各地积极开展相关试点,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急需破解。我州的情况与其他地区存在相似性,但也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企业实力较差,难以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二是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影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三是缺乏待遇优势与地域优势,难以吸引毕业生到州内企业就业;四是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不能有效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五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层次偏低,难以产生有价值的技术成果。

建议:

一是建立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专项资金。州县各级政府建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项资金,鼓励州内企业主动联系职业院校申报深度产教融合试点项目,通过项目内容、专项资金配套、项目验收等方式促进企业主动开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并形成典型案例推广应用。

二是在州级科研计划项目中建立校企合作科研专项。通过州级校企合作科研专项计划,达到鼓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试验与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的积极性,让校企双方共同感受到产教融合带来的好处。

三是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建议州人社局牵头利用国家、省有关劳动力转移培训、乡村振兴重点人群培训等职业技术培训专项资金,鼓励州内有用人需求的企业联合职业院校面向没有实现稳定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州内城乡劳动力招收学徒工,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后进入企业就业,达到解决企业缺乏产业工人和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四是建立湘西州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助推职业教育围绕产业人才需求开设专业。建议州人社局牵头,州工信局、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等配合收集湘西州内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信息及产业发展政策,通过人社局汇总发送给各个职业院校,作为各个职业院校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设置招生专业计划的重要依据。

五是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范围。针对目前我州职业院校毕业生难以扎根湘西的实际情况,为满足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各个职业院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教育引导,同时积极对接州内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以解决目前州内企业产业工人缺乏的现状,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是倒逼我州职业院校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理念并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六是加强对州内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持力度。针对我州企业待遇偏低,企业用工需求波动大等特点,为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州内企业稳定就业,建议州县两级政府适度增加对州内行业企业就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与就业补贴力度并随着工作年限逐步增加,以鼓励毕业生在州内行业企业稳定就业,为招商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七是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通过升学考试进一步提升学历与技能水平。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渠道大幅拓宽,毕业生可以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对口升学高考、专升本考试等途径实现继续升学的愿望。未来还会增加招生计划并逐步开启职业教育的研究生培养,我州职业院校学生本地户籍学生比例较高,这些学生有家乡情结,是未来我州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通过升学考试进一步提高学历与技能水平,能够更好满足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州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将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比例纳入教育评价项目,倒逼各个职业院校加强对毕业生升学的宣传教育与引导。

州教体局

关于州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湘西州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产教融合与职普融通,助推我州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专项资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按照政策,对评选认定的产教融合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相关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减该企业当年应缴纳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2021年以来,我州已有4家企业被认证为省产教融合企业。下一步,我们将争取对职业教育的更大投入,对州内校企合作企业更多奖补。

二、关于“在州级科研计划项目中建立校企合作科研专项”。州本级已设立校地融合专项支持高校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及科技服务培训,2021年支持20万元,2022年支持120万元,2023年计划支持60万元。并且要求州本级重大专项和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中要求申报单位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协议。如2022年度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中,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馥郁香型白酒新型陈酿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立项,吉首大学揭榜,签订了技术开发(委托)协议,获

得州财政资金支持30万元。

三、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职成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我州持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并重,主动发挥职业学校人才、专业和设备等优势,面向本地劳动人群和社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年来,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各类实用技能人才17万人次。按照《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岗位保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州政办发〔2022〕24号)规定,积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等模式,组织企业职工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以中级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每年分别按 6000元/人、8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对经当地人社部门审核备案后列入学徒培养计划的,可按规定向企业预支培养补贴资金总额50%的培训补贴。

四、关于“建立湘西州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助推职业教育围绕产业人才需求开设专业”。全州职业院校开设专业共87个专业,涵盖10个专业大类。我们将进一步统筹,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对接我州三区两地建设特别是“四个千亿”计划,根据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了职教专业结构布局,重点建设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专业,力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接本地产业比例达60%以上。推动各职业院校专业错位优势发展,做强优势专业,每所职业院校重点办好1—2个优势专业群。

目前,人社部门每月定期与企业对接招聘需求,形成岗位清单,并通过省人社厅建立的“湘就业”求职招聘平台上传岗位,形成线上人才需求信息库。吉首地区归集了102家企业2558个岗位保靖县人社局已收集县内10家企业600余个岗位信息上报州人社局。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接好人才需求信息,使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

五、关于“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近10年来,全州职业院校培养近20万名毕业生,本地就业率40%以上。我州各职业院校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全州校企合作企业100余家,建立公共实训基地128个,订单培养班级59个。湘西职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已经通过验收,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产教融合项目获国家立项泸溪、凤凰、花垣县职业学校分获省“现代学徒制”项目立项。泸溪职中积极“引厂入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泸溪七彩传媒、泸溪金橘汽车服务中心、泸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踏虎凿花工作室等多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形成“面向企业、对接岗位、动态调整”的教学内容提取机制和“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同时,各职业院校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厚植家国情怀,扎根家乡,多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在毕业生毕业就业率和本地就业率已经作为评价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下一步会同相关单位协商,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

六、关于“加强对州内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持力度”。目前各州县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州内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持力度。各级部门都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进入企事业单位和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根据《湖南省社会保险补贴实施办法》湘人社规〔2020〕22号)文件精神,本行政区域内小微企业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灵活就业后可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灵活就业登记后,可申请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补贴。代发工资或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第三方单位,以及毕业时间(毕业证发放时间)超过2年的高校毕业生,不在补贴范围之内。如吉首市大力落实青年就业见习政策,市人社局认定州内一批社会信誉良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根据政策,见习基地吸纳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每人每月全州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期限3-12月。目前吉首市共有青年见习基地15家,2020年来落实青年见习补贴146.59万元。

七、关于“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通过升学考试进一步提升学历与技能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横向融通、纵向贯通。教育部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已经由“就业导向”转变为“升学与就业并重”,中职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要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扎实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人才。当前我州中职学生升学意愿较为强烈,升学的比例逐年增加,全州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本科)的比例2021年为56%,2022年为60%,其中升学比例最高的县市已经超过70%,毕业生升学就业情况是我州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感谢贵单位对我州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支持。

签发领导:

承办人员:彭艳萍

联系电话:188743148300743-8221473

湘西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

2023525

Copyright 2002-2020 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举报投诉电话及邮箱:0743-8222365 xxzzx2004@163.com
湘ICP备13010280号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