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发现,近几年龙山县提出了以“文化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大美龙山·全域旅游”理念,随着各景区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融入到旅游环境中去,让游客有一个更完美的旅游体验摆在了大家面前,就如何做好文化和旅游的完美融合呢?作为一名“老”文化人。
建议:
一、转化资源
在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促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和利用。我州文化资源丰富,大体有三大文化主题:土家族文化、红色文化及秦文化,非遗项目众多,特别土家族特有的非遗项目众多,如土家族打溜子、摆手舞、梯玛、山歌等,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推进非遗项目的保护利用,建设传承、体验、旅游一体化的非遗传体验设施,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让文化活起来。
二、驱动产业
工业融合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现阶段,各类旅游产品和文化的联系度不高,规划提出加强产业发展的引导和协调,促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演艺、特色民宿等优质发展。我州现有旅游企业品牌如“惹巴妹”、“刘大姐”等虽然打着旅游商品的牌子,但产品与本地文化衔接不够,略显呆板和“外来商品”化,由此,加快培育数字文化旅游新业态,丰富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同时提升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业态要素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全新的民族旅游品牌体系。
三、弘扬艺术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起着主导作用。要以讲好故事为重点,深入挖掘文化艺术资源,推出一批展示本土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发挥旅游在传播优秀文艺作品中的作用,促进文艺和旅游的发展融合。我始终认为,只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用好本地的土家族文化、红色文化及秦文化,聚焦新时代旅游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作品,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土家族文化命脉、秦文化的深度,才能更好的做到文化与旅游的互补,文化才能更好的为旅游服务,旅游才能更好的推进文化发展。
四、服务融合
服务融合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起点和有力保障融合,促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升级,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主客体共享的文化旅游新空间。重点加强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落实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在交通枢纽建设一批旅游服务中心和配送中心,推进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工程。
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传承意义重大。文化旅游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围绕系统工程的概念,未来在文化旅游融合的道路上实现各种融合是必要的。
州文旅广电局
关于湘西州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3号
提案的答复
王 敏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文化赋能、文旅融合”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州文旅广电局对办理落实该项提案建议高度重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组织领导。州文旅广电局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接到您的提案后,我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办理原则、办理时限、办理程序、质量要求都作了明确要求, 3月30日、6月28日分别召开局务会议、党组会议,研究部署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相关工作。主要领导为提案办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领导提案办理工作,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认真落实办理工作,分别与政协委员见面,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承办科室及二级机构具体抓,层层抓落实,保证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关于“转化资源”方面的建议。一是建立节会活动清单,聚焦节假日、周末以及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等时令节点,各县市持续举办民族节庆、体旅等活动,形成“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浓厚氛围,让非遗文化通过旅游“活”起来。二是举办湖南省(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经验交流会等重大活动,各县市举办旅发大会、乡村旅游现场会等。
三、关于“驱动产业”方面的建议。我局以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就旅游“六要素”中的“购”方面,主要是以推动工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为方向,将工业文化旅游培育成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和工业转型的新动能。一是着重培育规模龙头型企业。推动酒鬼生态工业园、老爹猕猴桃工业旅游区、湘西贡醋、湘西黄金茶、古丈毛尖等产品特有的工业科技旅游等项目做大做强,推动申创省级和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旅游商品购物示范基地等。二是加强文创产业市场主体的培育,提高综合竞争力,激发文创市场的消费潜力。文旅产业链办着重关注和积极培育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如龙山县“惹巴妹”、“刘大姐”、“叶氏织锦”,花垣县“七秀坊”,吉首市“山谷居民”等企业均是我州优秀文旅商品企业代表,特别是龙山县旅游商品与土家文化结合紧密,商品类别丰富,产业集聚度较高,各自领域有品牌优势。链办通过招商引资、企业入规等方式加快提升相关产业实力,与省旅游商品协会等机构合作,利用旅游产业博览会、旅游商品大赛等平台为企业打开渠道。
四、关于“弘扬艺术”方面的建议。一是用文艺助推旅游强劲复苏。今年来,各县市区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文艺资源,围绕黄金周、小长假等节假日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吸引游客。特别是疫情后复苏的春节期间,我局要求和部署各县市以“神秘湘西过大年”为主题,推出了一大批年味十足、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吉首市“乾城味·家乡年”乾州古城春节系列活动开启,“乾州春会”迎新春等。全州吸引游客150.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7亿元,均排名全省第二,实现“开门红”。二是开展精品艺术创作。艺术创作上,先后推出《溜溜的生活溜溜地唱》、《神秘湘西》等一批浓郁湘西特色的优秀文艺电影作品。三是注重文化保护传承。持续推动非遗整体性保护、活态化传承,构建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率先建成湖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出台了全国第一部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
五、关于“服务融合”方面的建议。一是召开全州文旅广电工作务虚会暨旅游景区互推现场推进会。会上精心谋划了“神秘湘西过大年”活动;推出游冬景、住民宿、赏年俗、品文化四大主题产品,策划了48项文旅活动;推出“玛汝苗族年”、“热乎土家年”两条特色旅游线路,提前预热了旅游市场。二是举全州之力举办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通过会议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湘西州政府出台了《湘西自治州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若干措施》文件,为接下来文旅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各项支持政策。三是积极推动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立,做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检查评估工作。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抓好公共文化服务“家前十小”示范工程,建设村史馆28座,努力构建适应基层群众需求的“十五分钟文化圈”。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500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次以上。
下一步,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深化产业融合,做好“文旅”和“+旅游”文章,以文化旅游为基底,大力培育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大力发展沉浸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着力构建全年龄、全天候、全季节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高品质的旅游需求。
签发领导:向汝莲
承办人员:孔 觅
联系电话:15874372921 、0743-8238552
湘西自治州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