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协文献

基层人民政协在经济建设中要有所作为

来源:湘西政协园地|作者:龙延平|发布时间:2012-11-08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必须在经济建设中有所作为。历史充分说明,人民政协在推动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内在的优势。基层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政协体系中具有独立组织设置的基层单位,要贴近实际,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有所作为。

一、促进发展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

人民政协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是体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一种独特民主形式。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政协只有围绕国家发展的大目标,立足整个国家建设的大格局,才能有所作为、多作贡献。”。人民政协必须牢固树立政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一部分的观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作为基层人民政协,要牢记自己的使命,认真履行职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人民政协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形式

人民政协囊括了我国各个党派、各个团体、各个民族、各个宗教、各个界别等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鲜明特点和优点。人民政协坚持民主的多数与少数相统一的原则,既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既接受支持的、一致的意见,又听取批评的、不同的声音,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包容性。人民政协就某一重大事项决策进行公开协商,对参加协商的各方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使决策者真正听到代表群体或阶层利益的、公正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协商性和真实性,而且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基层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这种独特民主形式,尊重不同阶层、团体的意见,顾及各个方面的利益,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激发相关利益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执行主体的责任性,强化社会个体的和谐性,为当地经济建设的推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人民政协任务的历史定位要求其为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从革命战争、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强国富民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来。人民政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部分。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促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作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将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

四、人民政协具有服务经济建设的独特优势

一是人民政协具有“人才库”的优势。在参加人民政协的各界别中,科教界别历来不可或缺。科技界的政协委员们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创新求先的现代科技意识,在推动经济科技化发展的大舞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能够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奠定坚实群众基础。”人民政协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组织好政协委员中的科技人才,投身到科技兴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是人民政协具有“智囊团”的优势。人民政协汇聚了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拥有来自各党派、各团体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由于人民政协亦官亦民,位置超脱,较少受到部门或地区利益的局限和制约,能通过政协工作的各个渠道广泛了解实情,能在尊重客观规律、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正确地作出判断,为党和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经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政协委员分散于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党和政府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政协上达中央、下通各界,能够及时地将基层与决策部门相沟通,客观准确的反映社情民意,帮助党和政府全面掌握情况,从而有力地推动现代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三是人民政协具有联系广泛的优势。人民政协海内外朋友多、社会联系面广,能很好地团结和联络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密切联系世界各国对华友好人士。人民政协要凭借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联谊联络工作,收集各类信息,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穿针引线,为全面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服务。

四是人民政协具有民主监督的优势。在共同政治准则的基础上相互提意见、做批评,是有组织的反映统一战线各方面意见、建议的一种形式。围绕经济发展的良好政治、社会环境,开展好民主监督工作,更有利于经济建设。人民政协加强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监督,切实提高对财政预算及其实施情况的监督力度,真实反映经济部门的要求和呼声,监督有关职能部门正确执法,都不失为确保经济建设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

                                     (作者系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党校副校长 )

Copyright 2002-2020 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举报投诉电话及邮箱:0743-8222365 xxzzx2004@163.com
湘ICP备13010280号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