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刘昌刚实地勘察湘西边墙喜鹊营遗址,助推神秘苗乡文化旅游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9-11-23

(向绍文 李军)11月22日,州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昌刚深入苗乡,实地勘察湘西边墙喜鹊营遗址,助推神秘苗乡文化旅游,就苗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进行专题调研。

“喜鹊营”地处吉首市以北20公里,隶属吉首市马劲坳镇,与古丈县交界,为明清苗疆边墙北端的起点。据当地村民介绍,明代天启年间,喜鹊营成为苗疆军事要地。乾隆《乾州厅志》载:“喜鹊营东六里至永顺龙鼻嘴,北三里至保靖蒋坨汛,皆系羊肠鸟道。与永、保两汛互为犄角。驻把总一员,汛兵四十九名。”由于历史久远,现居住在喜鹊营内百姓所耕种的地,都在南方长城边墙遗址上面,因此古城墙已变成百姓的农耕小道。

当天,在神秘苗乡喜鹊营,刘昌刚详细勘察了苗疆边墙、炮台遗址、喜鹊营墓地等,断壁残垣的古建筑遗址在村口坡头随处可见,杂草丛中炮台遗址与墙体上的枪眼依稀可辨,喜鹊营明清时代墓碑上的铭文犹在,距今已三百多年。穿过边墙不远处的小竹林,有一个衙门遗址,在城墙的末端是一个炮台遗址,站在遗址上可俯瞰营盘全景。刘昌刚边勘察、边询问身边的村民,详细了解喜鹊营的过去和现在。据苗疆田野考察组成员介绍,喜鹊营在过去叫做麻雀寨,如今叫团结村,寓意民族大团结。明代天启三年(1622年),当边墙修筑道麻雀寨,朝廷官员见这里山势险要,控制了乾州通往保靖、永顺的山道,为防苗御苗,必须要建立兵营、有军队驻扎;并且这里有广阔田地,也能给驻军提供生活物资保障,但麻雀营作为军营,这名字有“乌合之众的感觉,于是即将兵营改为“喜鹊营”。

望着这一片蕴含了丰富边墙文化、营汛历史的遗址,刘昌刚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走在喜鹊营保存完好的一段边墙边,刘昌刚语重心长地对喜鹊营村支书说:“要注意好好保护起来,不要再破坏掉了,今后做调查研究、文化旅游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据喜鹊营村民、钢火烧龙传承人张孝铭介绍说,这里可以挖掘苗乡边墙历史、文化遗址开发旅游,听完他的介绍后刘昌刚指出,“可以综合喜鹊营民族历史、民俗文化,把钢火烧龙、南方长城、边墙遗址、营汛文化等结合起来,认真调查研究,挖掘非遗文化、民族融合历史、边地兵屯文化,深入发展苗乡文化旅游。”

刘昌刚了解到喜鹊营历史、边墙遗址文化后续发展规划等情况,充分肯定张孝铭等喜鹊营村民、近年来所做的大量实地田野考察查工作。就下一步工作开展,刘昌刚要求:

一要注意边墙遗址保护。保护历史遗址就是保护了文化资源,从一砖一瓦到一村一寨,每一处文化景点的保护和打造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站在新的视角看待文化旅游和民族历史,站在高的角度讲好“民族融合”的故事,讲好“钢火烧龙”的故事,讲好“神秘苗乡”的故事。|

二要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我州大力推行神秘苗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湘西边墙喜鹊营遗址见证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反映了苗汉民族相交相融的历程,喜鹊营边墙遗址是挖掘神秘苗乡历史文化、全域旅游的宝贵资源,各级干部群众要宣传、引导、利用好这批历史宝藏和文化财富,深度推进苗寨精准扶贫工作。

三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墨戎苗寨旅游业快速发展经验值得研究,喜鹊营要进一步创新方法,深入挖掘和开发边墙文化、营盘文化、钢火烧龙在内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切实推进苗乡开发提质增效,把神秘苗乡旅游开发推向深入,切实做好做强乡村旅游,更好助推乡村振兴落地落实。

Copyright 2002-2020 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举报投诉电话及邮箱:0743-8222365 xxzzx2004@163.com
湘ICP备13010280号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