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提案公开 > 办理公开

90号:关于加强科技创新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州农业农村局)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4-02-04

通过调研发现,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但我州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瓶颈。一是科技支撑力量不足;二是品牌打造推广力度不够;三是产业整体效益不高。

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从基层科技人才配备、科技创新资金和相关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加大基层科技人才配备力度、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长期稳定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机制。

二、进一步健全农村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体系。立足农村农业主导产品、主推技术、主要设施及主题培训,多元推广组织联动聚结农村农业推广服务网络,推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到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到片,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到时,机械设施直接到村到产业的责任机制,提高科技入户率和覆盖率。 

三、进一步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产业主导、项目培训、农民自愿”的农民培训机制。围绕本土特色进行主推技术及品种的现场培训,如在保靖、古丈等地可以围绕茶叶产业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的系列专题培训,让茶农全面系统掌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注重乡土人才和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培养。同时,大力推进剩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创业培训。

四、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农业基层服务组织与专业协会“二位一体”有效方式,依托农民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发挥农业科技、市场、服务、管理等信息交流反馈的桥梁和平台作用,通过优惠政策、信息服务、资金扶持、行业管理来促其科学发展,确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农业产业化升级有效对接或链接。

关于州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90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彭顺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了有关专家对您的提案进行了专题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学普及工作,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化、现代化。一是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每年派出技术骨干任省州科技特派员、科技骨干等专家,组织科技服务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扎实开展试验推广工作,通过项目带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显著增强农业科技对我州农业产业发展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2013年,建设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2018年,建设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湘西综合试验站,建设周期5年。2021年,在凤凰县阿拉镇新寨村开展了生姜病害综合防控绿色生产示范,面积50亩,经现场测产,折合平均亩产4904.12公斤,比对照(2437.89公斤)增产2466.23公斤,增产101.16%;2018年来,建设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旱粮、茶叶、油菜、中药材湘西试验站,在花垣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吉首、龙山、花垣、永顺、凤凰等县创建示范基地20余个,平台建设周期5年,其中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在吉首、花垣、龙山和凤凰四县市推广“茶叶穴盘苗+地膜覆盖”技术,茶苗栽植成活率达90%以上,比普通大田苗成活率提高30%以上;2019-2021年,承担了“世行贷款湖南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综合管理项目”,2021年,在吉首、永顺、花垣县三个项目区的13个乡镇40个村开展了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培训、管理员培训及现场指导,全年开展培训50余期,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共计1万余人次;2016至2020年,参与湖南省科技助力工程,先后在19个深度贫困村实施科技助力工程,创建特色“种、养、加”等产业示范基地30余个。二是不断推进科技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农业领域院士团队作用,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实施农业技术攻关,不断促进农业领域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各县市紧紧围绕茶叶、柑桔、猕猴桃、水稻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对接、引进中国农科院茶研所、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茶叶研究所、国家柑橘、猕猴桃体系专家、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单位和官春云院士、刘仲华团队、陈宗懋团队专家团队针对性开展特色产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工作。2012年,“优质高产抗逆杂交稻新组合金优217的选育与推广”项目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尚优518’选育与推广”项目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年,选育的油薹品种“州油薹1号”、芥菜品种“州凤1号”获省成果登记,颁发湖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2016年,“高蛋白、高赖氨酸杂交玉米新品种州玉2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年,建立了湘西州首个“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驻站院士为官春云院士。2021年,保靖县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县,成为全国72个共建县之一。2021年,“白芨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21年,“黄金茶系列新品种在湘西州的推广与应用”项目获2015-2019年度全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湘西小黄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省农科院2021年度科技兴农奖。2022年,“湘西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选育的2022年水稻不育系“阳S”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2023年,印遇龙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组落户湘西泸溪,刘少军院士创新团队服务站落户湘西州。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有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试运行)、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湘西综合试验站、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旱粮、茶叶、油菜、中药材湘西试验站、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等省级科研平台6个,每年承担国家、省公益性农业科研项目、课题10余项。三是不断强化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深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针对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及技能服务型两类人才开办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种养加技术能手、新农商带头人等多种专题班,培养壮大“土专家”“田秀才”队伍,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人才保障。2022年全州培训高素质农民3500人,其中举办专业生产及技能服务型人才培训班8期530人。开展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以上,评选出2021年度优秀新型职业农民97人。2022年吉首市、花垣县2所“省级农民田间学校”承办了2期省里组织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古丈县鲇溪九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州级农民田间学校”并成功举办1期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2023年计划培育3290人,其中分层分类培育高素质农民计划人数1750人,“万名帮万户”小农户素质素养提升试点千班培训计划人数1540人,目前正有序开班中。

虽然我们已经初步打开科技创新良好发展新局面,但目前还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制约着科技创新发展:一是科技服务经费不足;二是科研带头人数量仍然不足,后备人才储备不够。之后,我们将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坚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健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推进科教培训工作,努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继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持续抓好农民科技教育服务工作,有序完成2023年州级、县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指标,锚定种粮大户、产业大户、致富能手等重点对象持续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有效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队伍。二是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继续推进农业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组织各类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农业技术精准帮扶活动。三是继续加快农业科技体系建设。继续支持保靖加快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县建设。注重发挥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田间学校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继续发挥好官春云院士、印遇龙院士、刘少军院士等专家工作站和茶叶、蔬菜等现代体系湘西试验站开展多种特色产业生产试验。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并希望您对我州农业农村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签发人:丁思清

经办人:陈肖子俊

联系电话:15074338537

湘西州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9日

Copyright 2002-2020 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举报投诉电话及邮箱:0743-8222365 xxzzx2004@163.com
湘ICP备13010280号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