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发现,全州生物多样生保护还面临很多挑战,离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水平,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美丽湘西。一是保护管理体制有待理顺,部门合作机制尚需创建;二是自然保护区作用发挥有待加强;三是群众参与保护的自觉性和参与度不高;四是基础调查、监测和预警能力有待提高。
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州委州政府根据湘西州实际,按照《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要求,出台州级层面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州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重大问题。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减少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打破“九龙治水”局面,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加强部门联动、密切协同配合,切实担负起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责任。
二、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资源,提升监测保护力度。我州自然保护地已初具规模,要实现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保护成效。要理顺自然保护区与林业主管部门的相互关系,明确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职责。在确保自然保护区总体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的前提下,依法依规、科学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和分区,做到既优化布局,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省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要进一步整合、提升,该取消的取消,该升级的升级。由抢救性保护向系统性保护转变,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增强现有保护地的连通性,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更为健全的保护网络。要推动自然保护地与所在村、乡镇融合发展、共建共赢,方便原住民生产生活,引导带动原住民通过参与管护、发展特色原生态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加强生物多样性宣传,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通过“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和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开展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借助电视、广播、抖音科普短视频等媒介以短片、动漫等形式向群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对野生动植物的认知度和参与保护的意识,方便群众认识身边常见的生物资源,提高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鼓励中小学推出生物多样性青少年科普教育研学计划,开展中小学生物多样性科普研学活动。
四、提升基础调查、监测和预警能力。积极给州委州政府汇报,加强组织领导。以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为契机,按照省里的安排部署,按照时间节点、技术规范,高质量完成调查,全面建立州、县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向上争取保护资金,改善监测和预警条件,加强专业性人才培养。
州环案复〔2023〕第4号A类
关于州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9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向淑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湘西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宣传,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的建议办理情况。
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州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市州级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按照一区一法的要求,先后颁布实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使州内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同时,保护区范围内部分村寨还制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村规民约。全州多次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全州保护重点野生动植物的氛围,意识日益浓厚,全年无非法猎捕、采集、经营交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违法情况。
(一)开展法制教育。近年来,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铃声、群发短信、悬挂横幅、电子显示屏、生态护林员进农家等方式开展宣传,并以重点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湖南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抓手,广泛开展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将这些法律法规列为每年全州林业系统法制教育的内容之一。
(二)积极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多形式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宣传教育活动,每年都要出动宣传车在城镇、集贸市场、学校等重点场所开展巡回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课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今年5月22日,联合湘西州林业局、吉首市德夯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吉首市天行健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吉首市农业农村局、吉首市林业局等单位举办了湘西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活动的举办极大提升全民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三)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近年来,林业部门联合公安、海关、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了以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为目的的“天剑行动”,用以规范猎捕、繁育、经营利用野生动物专项行动;以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的“清风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各类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走私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效保护了湘西州野生动植物资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7%。
二、关于“提升基础调查、监测和预警能力”的建议办理情况
湘西州坚持高位推进,将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工作纳入到州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重点工作中,坚持一月一调度。州委、州政府印发了《湘西自治州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下发《湘西州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工作专班。纳入林长制、生态文明领域深化改革,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利剑行动”、州委绩效和政府目标管理等年度考核。各县市党委政府、各部门、各主体分工负责、认真履职,担当作为,全力推进,落实调查资金1029.53万元,完成了2022年大部分外业调查工作,同步开展2023年度补充调查和数据入库及成果报告编制工作。
(一)聚焦质量抓落实。按照省级“一规范两导则”和补充规定要求,湘西州已完成两轮调查脊椎动物主样线完成1236条,两爬小样线2755条,植物调查样线1960条,布设红外相机492台。组织吉首大学、州林勘院、州林科所等单位成立了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技术专班,涉及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真菌学等四大学科领域,具体负责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和数据库建立、技术指导、咨询、答疑、培训、审查评价、检查验收等工作,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资源共享的工作合力。
(二)对照目标抓落实。湘西州截止2023年3月底完成两次外业调查工作,部分两爬类因习性、季节原因在4月底完成补充调查。同步开展数据入库和成果报告编制工作。按照省林业局总体工作部署,于7月完成州级验收,9月迎接省级复查验收。目前调查工作取得较大成果,发布多毛块结凤仙花、吉首黄芩、酉水马铃苣苔、紫背紫菀、华中枳新种5种;发现小灵猫、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黄胸鹀、南方红豆杉、水杉、珙桐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10余种,发现鸳鸯、虎纹蛙、豹猫、小麂、红腹锦鸡、小天鹅、蛇雕、红嘴相思鸟、勺鸡、闽楠、细叶楠、伯乐树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100余种;发现白腹隼雕、细脆蛇蜥、蓝鹀、鳞斑荚蒾、鄂西獐牙菜和务川悬钩子等湖南新纪录种28种,发现黄胸鵐、白腹隼雕、伯乐树、花榈木、闽楠、香榧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新分布点67种;发现疣螈属、桦木属,栎属,鼠尾草属,冷水花属,鼠尾曹属,黄芩属,鼠尾草属,赤竹属,猕猴桃属,黄鹌菜属,鼠尾草属等疑似新种27种;发现大型真菌67科183属470余种,其中在小溪自然保护区发现小菇科真菌新物种2种,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发现广义口蘑科新种1种,中国新记录种1种。
(三)强化日常疫情监测。在强化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和生态护林员巡护值守的同时,严格执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日报告和周报告制度。目前,州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省级监测站监测报告率达98%以上。
(四)强化干部素质提升。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挂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牌子,组织县市派员参加省监测中心站举办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培训班,着力提升队伍素质。
三、关于“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资源,提升监测保护力度”的建议办理情况
(一)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有序推进。为了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与保护力度,理顺自然保护地属地管理职责,科学布局,解决保护地交叉重叠和矛盾冲突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我州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等。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要求,林业部门从2019年12月至今先后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摸底调查、评估论证、空缺分析、整合优化预案编制、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等各阶段工作,最终形成了《湘西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并上报省林业局及国家林草局。
该方案解决了我州自然保护地内以下问题:一是科学评估论证了我州各自然保护地资源情况,通过评估各县级保护地和部分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达不到各保护地建立标准,州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向省人民政府提交了撤销县级自然保护地申请,整合优化中归并了部分自然保护地,确保我州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达到各类自然保护地设立标准,有效的保护我州核心资源;二是有效的解决了交叉重叠问题。我州整合优化后,最后拟保留30个自然保护地,各保护地之间不再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做到“一个保护地、一个机构、一块牌子”;三是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少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我州将部分“保护价值较高、生态资源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且毗邻自然保护地的地块纳入自然保护地,有效地保证了资源的完整性;四是有效解决了三区三线与自然保护地之间的矛盾关系,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3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建成区调出保护地,其他永久基本农田退出自然保护地,保护地原则上全部进入生态保护红线;五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护地内原有的村庄按要求调出保护地,或由核心区调整到一般控制区,确保原居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将一般控制区内合法合规的采矿权、人工商品林等调出保护地,核心区采矿权退出保护地,即有效保护了资源又解决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二)积极开展了保护地范围内的科研监测工作。监测工作达到了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原生态、原生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小溪自然保护区已完成了205台野外红外相机的安放工作,获得了580个365G有效视频、1300张野生动物珍贵图片,经初步整理红外相机记录了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等24种动物,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8种;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个关键物种监测点和1个典型植被生境监测点,同步实施了高望界古树名木保护工程,调查保护古树名木731株;白云山自然保护区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完成了“科技部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共享试点项目”,采集制作鉴定白云山保护区植物标本5000余份,建立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物种数字库(记录植物2534种、动物301种)。现阶段,各保护地管理单位正在加大对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和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
另外在您提议的基础上,我们还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监管机制,成立由生态环境、林业、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绿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地联合巡查行动,打击破坏保护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二是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点位核查工作。对国家自然保护地系统卫星遥感下发的人类活动点位,认真核查,科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核查整改销号要求、程序、时限等内容。目前已全面完成系统下发点位核查35个。三是督促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以生环委办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抓好“绿盾”行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相关工作的通知》,组织县市认真梳理历年来未完成销号问题清单,对标对表推动问题销号,今年以来完成213个问题销号。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部门协调,落实措施,加强日强监管,加强宣传发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监督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及时指出不足,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
签发领导:向 忠
承办人员:吕星浩
联系电话:13762168392
湘西自治州生态环境局
202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