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湘西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2-04-24

州政协党群委员组

2021年7月)

按照州政协党组年初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州政协副主席卢向荣率州政协党群委员组部分委员,于75日-7日到龙山、吉首、泸溪对三个县市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并采取书面形式对其他5个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州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以省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1+5”系列文件为契机,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组织力显著提升,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更加夯实,为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工作情况

(一)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认真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巩固基层基础。一是全面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分8个行业领域制定党支部“五化”建设标准,提升规范化水平。部署启动州市共建“五联五进”推进吉首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机关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1+1”共建行动,组织120家州市直单位与吉首市、经开区35个城市社区结对共建全覆盖,增强基层党建整体效应。二是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完成“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和“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建设,4648名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和4525名优秀农村青年入库,村级后备干部平均每村达到了2人以上。持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3403位农民圆大学梦,1000人成为致富带头人,1100人成长为村组干部。采取州级示范培训、县级重点培训、乡镇全面培训的模式,年均培训村(社区)“两委”成员1.2万人次,提升实战能力。三是提升基层保障水平。建立村级保障正常增长机制,2020年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达到20万元,村党组织书记年均报酬达到4万元,最高达到4.5万元,为1547名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进行养老保险补贴,为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实现全覆盖,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抓住中组部、省委组织部扶持第一批、第二批村级集体经济契机,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出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围绕重点扶持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示范片、示范区,形成辐射效应,带动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二)集聚优势资源向基层下沉。牢固树立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导向,推动优秀人才到基层去,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一是继续推动优势力量下沉一线。坚持“尽锐出战”,按照“队伍稳定、力量不减、适当调整”的原则,全州共组建1796支工作队、选派3024名驻村干部,派驻村(社区)1789支、单独派驻大中型集中安置区7支,实现1789个村(社区)和147个集中安置区全覆盖。新老工作队工开展了“五个一”的驻村工作交接(搞好一次自查自纠、进行一次情况介绍、整理一套资料移交、引导一趟村情走访、开好一场座谈交流),确保老工作队有序撤队、新工作队迅速进入角色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于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吸引各方人才服务基层。累计将近3年新录用的2145名州县直单位工作人员全部下派到贫困村扶贫锻炼。柔性引进30余名专家创建8个产业技术攻关工作室,支撑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发展。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1077名驻村开展科技服务,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5万人次以上,科技特派员助力扶贫工作在全国总结会上获表彰推介。定向培养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乡村医生、农技特岗生、“农民大学生”常年保持在1200名以上,其中农技特岗生培养模式全省推广。三是激励干部在一线担当作为。注重在脱贫攻坚和抗击疫情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优先提拔重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敢于担当作为的领导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统筹好一轮班子换届,有计划空出一批职位职级,做好分析研判,拟提拔任用一批“80后”正处级、“85后”副处级、“90后”正科级干部,以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激发各级干部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热情干劲。

(三)创新机制载体增强服务能力水平。紧紧围绕贯彻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搭桥梁、建载体,增强基层组织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凝聚力、号召力。一是优化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农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等全部担任互助组长,推动农村群众100%参与互帮互助。累计组建10万余个互助组,50万余户农村群众参与互助,实现1567个农村全覆盖,党群互助的渠道更加畅通、纽带更加牢固。二是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互助组机动灵活的优势,采取“微党课”“院坝会”“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切实把群众组织起来,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引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群众脱贫斗志,防止摘帽即安思想。全面推行“互助积分超市”做法,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互助积分超市”,鼓励群众以互帮互助开展积分,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生产资料,参与集体经济分红,参加“星级家庭”评定等,激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投身基层建设、出力公益事业的热情和动力三是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实施“智慧党建”工程,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推行“湘西e路通”、“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等线上服务载体,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民事代办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确保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全面推进“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大户)+群众(贫困户)”模式,提升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实行抱团发展。目前,全州6100多名党员领办创办致富项目2300余个,带动20.3万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引导61.2万群众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二、存在问题

对标对表新时代新要求,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制约瓶颈。

(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够高。因历史遗留原因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偏远农村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的问题,其谋发展、抓创新的能力素质与巩固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要求还存在差距。

(二)村级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建立村级保障正常增长机制,村干部报酬待遇得到逐年增长,但随着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基层任务重,不少村干部处于“脱产”状态,现有的保障水平与基层还不能完全满足基层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基层自我造血能力不够强。目前所有村都有了村级集体经济,但仍然还存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不够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弱,带动群众致富效应发挥不够好,涉农有关部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三、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今年年初的村“两委”换届后,全州村支“两委”班子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全州1789个村(社区)97%的村(社区)实现“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3岁,比上一届下降了5.7岁;30岁左右和大专文化以上的“两委”成员占比分别达30%和32.3%。但对标乡村振兴的要求来看,我州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仍然不太高,需要加大向农村地区发展党员的倾斜力度,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确保年轻优秀的农村积极分子进入党员队伍。继续加大村(居)“两委”干部培训力度,持续提升能力素质。

二是加强对基层保障的投入。尽管这些年各级对村级组织的财政投入加大了,但是由于各县市财政普遍困难,州里也基本没有对村级组织运转给予经费支持,导致大多数村级组织仍然停留在保基本运转的层面上,谈不上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为老百姓办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建议加大各级财政对村级的投入力度,持续提高村级运转经费预算,特别是便民服务专项经费的预算,真正让村里有钱为群众办事,从而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是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持。尽管州里出台了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由州委组织部牵头,州农业农村局配合抓村级集体经济,州驻村办和州农经站具体负责推动,但州里没有建立扶持壮大发展集体经济的基金,对各地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实实在在的帮扶和奖励,导致对全州集体经济发展的统筹力度偏弱,县市支持力度也极不平衡。建议加大各级涉农部门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财政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促成有关部门拿出一批以村级经济为投入主渠道的项目,健全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关减税降费政策。

四是加大对农村引才留才的支持力度。没有人,没有优秀的人才,没有真正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根本无从谈起。州里要加大对人才基金的投入力度,出台更具分量的真金白银的引才聚才硬措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本乡本土的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要统筹解决好农村教育、医疗、水、电、路、网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投入力度,让人才安心留住农村发挥作用。

Copyright 2002-2020 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举报投诉电话及邮箱:0743-8222365 xxzzx2004@163.com
湘ICP备13010280号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