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石红委员:六大产业助力“十八洞村”脱贫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9-03-14

“永远感谢习近平总书记,他2013年来到我们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提出‘精准扶贫’后,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石红对记者说。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石红

“村看村,户看户,精准扶贫看干部”

2017年,电影《十八洞村》公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十八洞村的扶贫故事。艺术来源于现实。据石红介绍,十八洞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已于2017年2月全部脱贫,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2128元。

“十八洞村探索出来的精准扶贫路是可复制、可推广的。”石红屡次对记者表示。“变化看得见。以前很多村民的屋子是泥巴做的,家里不通电,路也是泥巴路。现在在住房方面,当地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投入资金,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加固了房子。村里还通了公路,家家都通了电。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石红告诉记者。

根据湖南省政协“三个一”助力精准扶贫的要求和自治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每个政协委员都有自己的联系户,石红负责联系的是双龙镇,十八洞正是她所联系的27个村之一。“我每个月都会走一趟双龙镇,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才能让每个村都能脱贫致富?我认为,村看村,户看户,精准扶贫看干部。村里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加上一批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队伍,形成领头雁效应后,精准扶贫工作就好开展了。”

“十八洞村”为何能打赢脱贫攻坚这一战?石红表示,这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和村级领导班子因地制宜地发展六大产业,即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种植业;以土鸡、蜜蜂为主的养殖业;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成立旅游公司发展旅游业;青壮劳动力前往浙江广东等地务工,形成“旱涝保收”的劳务输出业;与企业合作发展村集体经济,开设山泉水厂,村民参与分红;妇女们利用自己的手艺,发展以苗绣为主的手工艺加工业。“正是这六大产业支撑起了整个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发展格局。”

“将湘西州纳入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规划主体范围”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将湘西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但老人形容湘西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湘西因多山区,导致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

“我实在太高兴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出台一批改革创新举措。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

据石红介绍,实施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湘西州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有力地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与既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主体范围,又享受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政策的贵州铜仁、重庆黔江相比,湘西州在资金补助、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生态补偿等方面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差距大。“湘西州与发达地区比较,还有差距。湖南11个县被列为深度贫困县,湘西就占了7个,湘西的脱贫攻坚战役任重而道远。”因此,她建议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将湘西州纳入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规划主体范围。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脱贫攻坚强调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对此,她坚定表示,“到了2020年,湘西州能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Copyright © 2002-2020 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10280号
主办: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承办:湘西州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