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蒲家河的笑声——州政协驻蒲家河村帮扶工作队扶贫掠影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9-08-02

彭 晗

站在龙山县民安街道蒲家河村村头,空气里飘着百合的淡淡清香,人声嘈杂的百合加工厂房里忙中有序,宽阔的村道旁竖着崭新的高压电线杆,村里随处可见的百合开得正好,来来往往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无一不展示着这个贫困村如今的美好,而这些美好都与州政协驻村帮扶工作队密不可分。

2017年,蒲家河村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湘西州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408户1583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333人。截至2018年底,已脱贫66户267人,尚有25户66人未脱贫。2018年3月,州政协前往龙山县蒲家河村进行驻点精准扶贫。

“刚来的时候,着实被村里的景象惊呆了,主干道大部分是土路,坑洼难行,村内没通自来水。”回忆起刚驻村的情景,州政协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符家学感慨万千。

蒲家河村是条件型与素质型贫困因素兼有的一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了制约农户脱贫致富的“瓶颈”。

在州政协的指导下,帮扶工作队准确抓住了蒲家河村基础设施差、农作物品种单一、贫困户劳动力缺乏等症结,针对性地制定出措施与对策。

为了改善基础设施,州政协先后4次召开现场协调会,筹措资金1000万元,启动了全村村组级公路改造硬化工程,如今通村主干公路硬化工程建设完成,小部分未硬化村组已将毛路拉通;饮用水改造全面提升,县城直接供水到村,让村民用上自来水;电网升级改造,对村里的线路进行了一次性全面改造,低压线路改为高压线路,电线杆由原来的9米升高到12米,输电线路由祼线换成了皮线,彻底解决了“低电压”、“卡脖子”问题;为方便服务村民及改善党员活动条件,新建了村综合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

“工作队的到来,让我们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蒲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张顺安直夸工作队给该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灯亮了,路通了,水有了,人笑了,乡村旧貌换新颜。没有豪言壮语,但州政协驻村帮扶工作队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正如春雨润物,在蒲家河村无声绽放,让蒲家河村悄然地改变着模样。

基础设施改善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让扶贫的种子“落地”、让致富的“幼苗”成长?州政协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探索中寻找良策——

蒲家河村是远近闻名的百合种植村,土质很适宜种植百合,村民们也掌握着种植技术。“以住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销路不畅,百合丰产不丰收。”谈起以往销售百合滞销的情景,村民们仍记忆犹新。

以前,蒲家河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百合种植和外出务工,但地势起伏不平、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不少村民一度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全村百合种植面积不到千亩,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

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蒲家河村的百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9年,蒲家河村百合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其中2000亩在外村租地种植,产值可达1500万元,人均收入8000多元。此外,还成立百合加工厂2个、百合专业合作社2个,扶贫工作队还组织村民参加各类技术培训。

“在产业扶贫中,销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符家学说,通过州政协帮扶推动、合作组织带动、村两委会发动、村组农户行动的联动模式,积极推动百合产销一体。

农产品外销渠道的拓展,也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龚兴平、向金秀夫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州政协主席刘昌刚对口联系的扶贫户,他们在扶贫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自发发展种植高山刺葡萄50余亩,并获得了项目资金20万元,还修建了方便搬运货物的800米产业路。他说,今年还扩大种植规模,栽上了猕猴桃、黑老虎等新品水果。如今,龚兴平夫妇带领20余户残疾人成立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村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不少村民感慨道,要是没有帮扶工作队,还真不知道村里会是什么样。

百合产业帮助蒲家河村实现经济发展的华丽转身,凭借百合种植而告别贫困的蒲家河村,与其背后的“精准服务”密不可分。

“扶贫工作中累点、苦点不算什么,只要帮助村民走上脱贫道路,就是我们的最大幸福。”符家学如是说。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蒲家河村正一天一个样,诠释着“昔日穷山村,今朝幸福园”的含义。从昔日的清贫穷苦到如今的美丽蜕变,得益于精准扶贫,也凝聚着州政协和帮扶工作队的倾情帮扶。

Copyright 2002-2020 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举报投诉电话及邮箱:0743-8222365 xxzzx2004@163.com
湘ICP备13010280号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