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大山里的温暖

来源:重庆政协报|作者:彭世祥 余 茜 邓永宏|发布时间:2016-10-11
 9月8日,“走进三山——政协人在行动”集中采访活动在湖南圆满收官。3天时间里,本报记者随采访小分队奔赴邵阳、湘西、株洲,采访政协组织和委员扶贫事迹,感受湖南脱贫攻坚的成效。
扶贫路上“造血”忙
“这是村里扶贫产业结下的果实,在城里可以卖到30多块钱一斤。”9月7日上午,采访小分队抵达邵阳县黄亭市镇金峰村,村民高兴地捧出沁甜的中秋酥脆枣请记者们品尝,分享邵阳市政协驻点扶贫的成果。
邵阳市政协副主席王若波高兴地告诉记者,以“造血”扶贫为根本,“三个一”吹响政协助力脱贫集结号,湖南省市县政协委员和乡镇政协“三员”联动发力,推行“三表”台账管理,动员委员投资扶贫产业。金峰村的油茶产业被确定为“富民产业”,县政协领导率队考察长沙、常德的产业扶贫,推广“企业+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大户出资、贫困户投劳“众筹”资金126万元,新造油茶林2800亩,为20户贫困户每亩增收2000元。政协扶贫工作队还争取到80万元资金,为280名贫困对象入股到邵阳市政协委员张小兰的“双雄矿业”,每人每年分红创收400元以上。
在湖南省政协办公厅定点帮扶村——白仓镇塘代村,改造一新的村小学旁,30多户贫困户集中居住的“小洋房”,恰似生气活现的新村庄。放眼望去,一座350KM光伏电站矗立在家门口,今年6月已正式并网发电,7月底已完成发电量75000千瓦时。眼下,扶贫工作队正引导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工作。
来到城步县汀坪乡小阳坪村,民盟邵阳市委、邵阳市商务局“三个一”助力脱贫系列活动在这里启动。民盟成员、湖南小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俊计划在小阳坪村建设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并签定意向协议。项目总投资48万元,装机容量60KW,采取“企业赞助一点、政协委员资助一点、政府补贴一点、银行放贷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众筹”资金。项目建成后,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7000余元……
用真心扶真贫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其西北面与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邻。这里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州政协驻村帮扶的矮寨镇补点村就位于群山环绕中。补点村是吉首市的84个贫困村之一,2015年人均纯收入2200元,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2015年3月,补点村成为湘西自治州政协的扶贫点,州政协办公室副科级干部王庆祝被派到补点村担任第一书记。迎接她的是严峻挑战:根据要求,补点村要在2017年完全脱贫。“刚到补点村的一个月里,她有20多天呆在村里,与村民沟通,没日没夜地工作。孩子在长沙住院,她也没去看,也没告诉我们。”对于王庆祝的勤奋,村支书石天银颇为感动,称她为“最美第一支书”。
施正珍是州政协副主席宋清宏在补点村的联系户,他有4个孩子,都在读书,妻子体弱多病,一家人靠5亩菜地勉强为生。施正珍曾有过扩大菜地规模的想法,但苦于无钱等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在宋清宏的帮扶下,现在他有了13个蔬菜大棚。“这些大棚共投入了10多万元,这在过去我是不敢想象的。”施正珍告诉记者,“我现在已经很满意了。”
如今,州政协机关14名领导干部与补点村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在村民时胜荣看来,几乎所有到过村里的州政协领导或干部都没有架子。“有一次,村里发生山体滑坡,州政协干部挽起袖子,就用双手去抬石头。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鼓励与温暖。”
州政协民宗委主任向学智是州政协扶贫工作队队长,挂职为吉首市委常委。“他大多是晚上或周末来,起初我们还以为是他的习惯。后来,才知道他太忙了,只能利用休息来村里了解情况。”矮寨镇镇长田军文说,向学智与村民聊天交谈,就像跟朋友一样,每次都会认真询问村民的想法。
在州政协的帮扶下,补点村通了水泥路,有了太阳能路灯,也成立了种养合作社,整体开发了30亩蔬菜基地。村集体原本一穷二白,自州政协扶贫工作队驻村后,现在有了4万元收入。
正在改变的补点村,让一度想放弃担任村支书的石天银重新燃起了信心。他说:“州政协在村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比我们自己还积极。他们是用真心扶真贫。村民也不再是持一种观望、等靠要的心态,完全融入了扶贫工作中。”
“今年6月,省政协李微微主席与袁新华副主席到村里看望贫困户,村民们自编山歌歌唱帮助他们的政协人。”王庆祝说,村民们正是以这种淳朴的方式唱出内心的感激。
走出贫困的“宝贝”
株洲炎陵县是湖南省的一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位于罗霄山片区。全县总人口20来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712人。
在连绵的群山中,我们走进了中村瑶族乡贫困户的家。他们有着各自的不幸:
蓝志明,42岁,早年父母先后中风,卧床多年后离开人世,本已风雨飘摇的家,又迎来了一个脑瘫的儿子。蓝志明为儿子跑遍大大小小医院的同时,也欠下了巨额债务。
朱圣洪,58岁,家有4口人,妻子和弟弟是智力残疾人,女儿患内风湿。
黄仁和,51岁,妻子是智力残疾人,上有81岁的母亲,下有两个上大学的女儿,家庭劳力全靠他一个人……
这群人的幸运是相同的,那就是种下了一片黄桃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中村瑶族乡副乡长吉小军看着黄桃树就很兴奋:“一挑黄桃就是一千元呐!”
确实,人均年收入不足2900元就能达到脱贫的标准,照这样计算,一户贫困家庭,几挑黄桃就能脱贫。而在种黄桃之前,他们或外出务工,或在竹下挖笋,或上山砍树,劳力付出不少,收入却甚微。
如今,蓝志明、朱圣洪他们脸上已没有了愁容,心中还对未来做着种种打算。
这是炎陵县通过发展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但扶贫措施并不单一,其中还包括发展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


 

Copyright 2002-2020 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举报投诉电话及邮箱:0743-8222365 xxzzx2004@163.com
湘ICP备13010280号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