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委员声音 | 张大军: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3-01-06

产教深度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国家教育部与省教育厅为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分别组织开展了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人社部、财政部于2015年8月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进以企业主导、职业院校参与的新型学徒制试点。我州积极开展相关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急需破解。

一是企业实力较差,难以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我州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州内企业大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开展产教融合所需要的师资、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资金投入匮乏,严重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

二是企业投入与收益不匹配,影响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主要动力是获得优秀产业工人与技术人才、技术成果及国家的相关支持,而目前我州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除了得到少量产业工人与技术人才外,其他方面收益甚微,导致产教融合“校热企冷”。

三是企业缺乏待遇和地域优势,难以吸引州内毕业生就业。州内企业由于待遇相对较低且缺乏大城市企业的吸引力,导致很多毕业生选择去外地就业,如湘西高新区每年的企业用工缺口在2000人左右,湘西职院毕业生却很少到园区企业就业。

四是职业院校不能有效对接企业用人需求。职业院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在开设招生专业、确定招生人数等方面不能有效对接我州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湘西高新区为例,企业对机电类人才需求占总用工需求的60%以上,而湘西职院每年能够灵活就业的机电类毕业生只有50人左右,并且这50人中大部分选择去州外企业就业。

五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和层次偏低,难以产生有价值的技术成果。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由于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平台缺乏,很难研究出为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技术成果,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动力不足。

为此,建议:

一是建立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专项资金。州县政府建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项资金,鼓励州内企业主动联系职业院校申报深度产教融合试点项目,通过项目内容、专项资金配套、项目验收等方式促进企业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并形成典型案例推广应用。

二是在州级科研计划项目中建立校企合作科研专项。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试验与推广应用新技术成果的积极性。

三是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建议州人社局牵头利用国家、省有关劳动力转移培训、乡村振兴重点人群培训等职业技术培训专项资金,鼓励州内有用人需求的企业联合职业院校面向州内城乡劳动力招收学徒工,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后进入企业就业,实现解决企业缺乏产业工人和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双赢。

四是建立湘西州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助推职业教育围绕产业需求开设专业。建议州人社局牵头,州工信局、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等配合,收集湘西州内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信息及产业发展政策,通过人社局汇总提供,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发送给各个职业院校,作为各职业院校设置招生专业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是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积极对接州内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倒逼我州职业院校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理念并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六是加强对州内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持力度。建议州县政府适度增加对州内行业企业就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与就业补贴,并随着工作年限逐步增加,以鼓励毕业生在州内企业稳定就业。

七是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通过升学考试进一步提升学历与技能水平。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渠道大幅拓宽,毕业生可以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对口升学高考、专升本考试等途径实现继续升学的愿望,将来还会增加招生计划并逐步开启职业教育的研究生培养。我州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将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比例纳入教育评价项目,倒逼各个职业院校加强对毕业生升学的宣传教育与引导。

Copyright 2002-2020 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举报投诉电话及邮箱:0743-8222365 xxzzx2004@163.com
湘ICP备13010280号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288号